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新聞資訊

論壇

溫哥華地產

大溫餐館點評

溫哥華汽車

溫哥華教育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偶爾吃沒事?一頓高脂餐"震傷"大腦

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(加西網綜合)一頓油膩膩的周五夜宵——炸雞、奶昔、芝士漢堡——或許讓人心滿意足,但最新研究發現,即便只吃一次高脂肪大餐,也可能立即損害大腦血流,增加中風和癡呆風險。




英國南威爾士大學(University of South Wales)的一項新研究指出,僅僅一頓飽含飽和脂肪的“垃圾食品”餐,就足以幹擾人體調節大腦血流的能力,使大腦面臨突發血壓波動時“失去保護”的風險。


大腦不能“缺血”,而高脂飲食正破壞這種保護機制

大腦不像肌肉或肝臓那樣擁有能量儲備,它高度依賴穩定、持續的血液供應來獲取葡萄糖和氧氣。人體擁有一套“生物緩沖系統”來穩定腦部血流應對血壓變化。但該研究發現,一頓高脂餐就可能擾亂這套機制。

“這些影響並不是長期吃太多油炸食品才出現的,而是一頓飯就足以在4小時內引發明顯生理變化”。

——研究團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。

研究設計:一杯“腦部炸彈”奶昔引發血流紊亂

研究中,41名健康男性被分為兩組:一組平均年齡24歲,另一組平均67歲。所有人無重大健康問題、非吸煙者。


在測試當天,研究人員讓他們喝下一杯高脂奶昔(被研究者稱為“Brain Bomb”腦部炸彈),這杯飲品模擬一頓典型快餐:含有1362卡路裡、130克脂肪,是每日推薦攝入量的2倍以上,飽和脂肪更是高達4至6倍。

在飲用前和飲用4小時後,研究人員分別通過血檢、超聲波和運動測試,評估心血管和大腦血管功能。

研究結果:年輕人血管受影響,老年人受損更嚴重


所有參與者在餐後4小時內血液中甘油三酯(脂肪)、血糖和胰島素水平急劇上升;

血管擴張能力顯著下降,血管變得不靈活、反應遲鈍;

腦部血流出現“脈動性增強”現象,即血液流速變得更不穩定,這被認為是腦動脈僵硬的早期信號;

最令人擔憂的是,老年組的大腦自我調節血流的能力大幅下降,當血壓變化時無法及時應對。

研究團隊在《營養生理學期刊》上寫道:“這意味著大腦可能在短時間內出現缺氧,或經歷‘血壓沖擊’,長期下來可能引發中風、腦萎縮和血管性癡呆”。

覺得新聞不錯,請點個贊吧    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,我來說幾句
上一頁12下一頁
注:
  • 加西網版權所有,未經授權或許可,嚴禁轉載或摘錄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4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.0024 秒